守护景区公路,筑牢安全防线
景区国省道不仅是连接景点的交通脉络,更是展现景区风貌、保障游客安全出行的重要窗口。近期,为给游客营造安全、畅通、美观的交通环境,景区公路分中心从隐患排查到整治销号,从技术交底到安全验收,开展闭环养护工作,全方位守护景区公路“生命线”。
隐患排查:细致入微,摸清“病症”
6月30日至7月4日,分中心针对前期汛期影响开启“地毯式”隐患排查行动。工作人员穿梭于景区公路全线,对路面病害、行道树风险、交安设施等逐一排查。在路面检查中,精准标记需修补的病害点位;针对行道树,仔细甄别枯死树木,查看树枝是否存在遮挡交通标识标牌、影响行车视线等问题;对于大型指路牌基础、护栏、标识牌等交安设施,检查其稳固性与完整性。经细致排查,梳理出路面坑槽、枯死行道树、树枝遮挡、指路牌基础隐患、土路肩破损、护栏端头标记缺失、标识牌老旧等问题,为后续整治明确方向。
整治销号:高效推进,拔除“病根”
7月14日至7月25日,整治销号阶段全面启动,工作人员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开展公路病害“医治”工作。路面修复上,采用沥青冷补料快速修补坑槽3处18㎡,让破损路面重归平整,保障车辆平稳通行;砍伐23棵枯死行道树,同时修剪80棵树木,通透行车视野;针对大型指路牌,加固基础防护4处,持续发挥指引作用;遭遇塌方路段,清理土石方86m³,有效清除零星塌方对路肩的影响;整修160㎡土路肩,增强公路边缘稳定性安全性;新增28米护栏,为临沟路段筑牢安全屏障;增设103块端头反光标记,更换53块老旧标牌,有效提高交安设施警示作用。
技术交底:专业指导,规范“诊疗”
7月30日-31日,技术交底环节有序开展。分中心抽调技术骨干,编制《公路日常养护安全技术》为一线作业人员进行日常养护作业提供指导。从日常养护、高处作业、涵洞清理、特殊天气下的安全作业全方位提出具体、细致的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人员现场传授经验,高空作业必须“双保险”(安全绳+防坠器)、涵洞清淤执行“再检测、后作业”、施工区域设置警示区等,让一线作业人员吃透技术标准,确保每一项养护作业都规范、专业,提升养护工作整体技术水平,用技术支撑提升公路养护质量。
安全验收:严格把关,筑牢“防线”
8月1日,迎来关键的安全验收环节。分中心组织技术骨干并邀请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标识牌、端头标记等一一核验。检查交通设施是否安装规范、功能完备、质量达标。通过检查交安设施符合已达标、路面已修补坚实平整,枯死行道树全部砍伐、修剪后的树枝不再影响通行,塌方清理干净,土路肩整齐美观。景区公路已达到安全、良好状态,将继续承载游客穿梭景区的使命。
此次景区公路养护工作,分中心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技术、高效的行动,完成从隐患排查到安全验收的闭环管理。这不仅保障了景区公路的安全运行,更让游客在旅途伊始,便能通过平整公路、整洁环境、规范设施,感受景区的用心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