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个月,市交通执法支队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圆满收官
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经营行为,提升机动车维修行业安全生产水平,4月中旬至6月底,市支队组织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并圆满收官。
此次行动围绕企业经营资质、经营行为、安全生产状况,重点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是否向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是否按备案的经营范围开展维修服务、是否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是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一是聚焦摸清底数,夯实工作基础。集中力量对中心城区258家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推进专项行动奠定基础。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4家,二类维修企业65家,三类维修企业家179家,原已备案252家,此次专项行动督促6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完成备案,备案率100%。二是聚焦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开展现场宣传53次,向机动车维修企业主发放专项整治方案100余份,对机动车维修企业在经营行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详细解释和政策宣贯,引导企业开展自查,帮助解决污染治理相关难题,提升企业服务意识及安全管理水平。三是聚焦投诉受理,回应群众诉求。畅通12328热线等监督举报渠道,积极营造社会共治氛围。行动中,接到维修类工单1件 ,市执法支队立即上门核实,对被投诉的未备案维修企业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备案。该经营者已按规定到市政务中心交通窗口完成备案。四是聚焦精准执法,严格执法监管。此次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77人次,抽查机动车维修企业112家,现场纠违12起,立案5起,其中,维修经营者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1起,特种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1起,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2起,生产经营者未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定期组织演练1起。督促30家维修企业按照规定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完善公开投诉电话、服务质量承诺、收费项目、工时定额、工时单位等信息;督促11家企业按照要求注册并联网对接省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督促15家企业主动承诺并实施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规范管理,落实整改闭环,加强长效管理。
下一步,市支队将持续加大对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引导督促维修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维修、优质服务,打击各类机动车维修违法违规活动,突出帮扶指导,巩固整治成效,打造机动车维修行业“诚信维修.放心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