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故人、忆交通,精神丰碑永立心间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值此清明风起、追思寄远时,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交通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的先辈们,感恩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永不褪色“铺路石”,守的是路,也是初心
公路的安全畅通,离不开每一位从建成之初就坚持养路护路的公路人。在黄山蜿蜒的S103省道(老G205国道)上,曾有一位“农民代表工”吴家洪,以路为业、以班为家,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用行动诠释了“铺路石”的坚韧。
吴家洪生前是原徽州区公路站上舍道班的一名养护工,养护的老205国道是外界通往黄山的唯一通道,也是徽州区三个乡镇出行的必经之路。面对山高路险、弯多坡陡、山体滑坡频发的艰难状况,吴家洪选择将妻儿接到道班扎根安家,每天天未亮就上路,反复从事着清沟疏涵、清理高草、修补坑槽和公路巡查等工作,中午就在路上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路边的泉水,只为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养路工作中。
在从前那个机械设备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的时代,吴家洪为改善管养公路的路况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有次临近过年的夜晚10点多钟,吴家洪接到区站值班员通知,他管所养的路段出现了一处大面积山体塌方,交通受阻中断。吴家洪立即叫上老伴,带上工具,启动拖拉机就赶往塌方地点,同老伴一起清除路面上的碎石烂泥,就这样在刺骨寒风和雨雪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把有效路面清理出来。看到一辆接一辆受阻车辆得以顺利通过,吴家洪和老伴这才想起道班里还有发烧生病的儿子,于是又急急赶回道班。正是在吴家洪同志这种甘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带动和感染下,全班一致推荐他当了班长,吴家洪也由农民代表工被招录为公路正式职工,也是安徽省的首个。成为正式职工后,吴家洪更加努力,多次获得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表彰,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公路养护高级工。
在公路交通迭代升级的今天,纵横交错的黄山干线公路网不仅仅是出行的通道,更是连接过去奋斗史、通往未来新征程的发展通道。以吴家洪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养护工相继离我们而去,但“铺路石”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公路人一“路”向前。
新安江上“老黄牛”,护的是航,也是使命
熠熠生辉的交通精神,是路标,也是航标。在悠悠新安江上,有这样一位“老黄牛”,他用41年的砥砺追求书写了另一种坚守,鼓舞着每一位交通人延续那未竟的事业。他就是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的黄益军,2024年5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9岁。
1983年,黄益军刚参加工作,就被分派到了歙县航运管理站。从此,他与这方水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新安江的改革发展、乡亲的急难愁盼义不容辞,用无声的付出诠释着对岗位的忠诚,对责任的担当,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着黄山水运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旅游客船的更新换代,更见证着新安江航线的转型蝶变。
2022年初,黄山交通海事部门启动国内水路运输客运精品航线试点打造工作后,黄益军带领业务骨干部署安排、实地调研、沟通对接、反复推演,推动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于2022年10月成功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成为安徽省唯一的“特色文化游”航线。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培育与不懈努力,该航线已吸引超过200万人次的旅客,沿江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更是实现了12倍的飞跃。从“一水共护”到“一域共富”,“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不仅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并于2024年通过省交通运输厅验收,更是入选皖南交旅融合交通强国试点的典型案例,为探索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黄山经验”。
斯人“老黄”已逝,但“老黄牛”精神却深深镌刻在了黄山交通海事人的骨子里,不仅是一个饱含深情、令人怀念的符号,更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老黄”走后,黄山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创建了以黄益军为代表的“老黄牛”党建特色品牌,打造了“老黄牛工作室”。在工作室的橱柜里,数本写得满满当当的航线试点工作笔记格外醒目,一些“要事”边上还贴着黄益军单独标注的便签纸,最后一页还写着“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精品航线验收指日可待”,这是黄益军生前用来自勉的话,也是指引后来人的明灯。
时代滚滚向前,交通步履不停。当汽车在公路上来来往往,我们早已听不见吴家洪的声音,但“铺路石”的精神已化作路上的每一寸护栏;当船舶驶过水面泛起点点涟漪,我们早已看不见黄益军的身影,但“老黄牛”的足迹已融入新安江的每一朵浪花。他们的故事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无数个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黄山交通人。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追忆是奋斗。在黄山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每一代黄山交通人众志成城,以热血为墨,以担当为笔,秉承如一的坚守,诠释着不变的精神,书写者崭新的篇章,用行动向先辈们给与跨越时空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