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交通运输局] 歙县绍濂至王村公路焕新通车,乡村振兴“活力”满格

发布日期:2025-09-09 15:57信息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作者:歙县交通运输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近日,随着最后一段波形护栏、标志标牌的安装完成,歙县绍濂至王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全线已正常通车。这条宛如巨龙般串联山水、惠及民生的交通大动脉,历经数月紧锣密鼓的紧张建设,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全面投入使用,宛如为沿线乡村振兴按下了强劲的“加速键”。

科学组织施工,民生工程落地

绍濂至王村公路起于岭口村,终至王村,全长10公里,是长陔、狮石、绍濂片区群众出行的核心通道。升级改造前,这条道路狭窄破旧,平均宽度不足4米,部分路段甚至仅能容一辆小车勉强通过。每逢雨雪天气,道路便成了“水坑阵”,泥泞不堪,严重制约着村民的日常出行,更成为农产品外销、游客进村的“梗阻”。

2024年6月20日和23日,连续两次洪灾更是加剧了这条路的受损程度。绍濂乡黄毛段一处公路石拱涵因河道水量激增,水流较快,造成-石拱涵基础冲刷掏空,半幅涵洞倒塌,以致半幅路基垮塌;与此同时,长陔乡南源水库段一处路基因山洪短时水量较大,且夹杂碎石泥土等杂物,造成涵洞堵塞排水不畅,洪水涌上路面,长时间冲刷致使路基崩塌,交通中断……长王路“伤痕累累”,在简单抢通修复后,仍然“脆弱不堪”,交通承载力与现实需求存在矛盾。

为了实现从“水毁创伤”到“发展机遇”的转化,通过“抢通保通—恢复重建—功能提升”的递进式工作,歙县交通运输部门聚焦“畅安舒美”目标,创新施工组织模式,优化工序衔接,增调大型挖掘机同步作业,推进路基开挖与挡墙砌筑“双线并行”,对路基、路面进行全面加固拓宽,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铺设,路基拓宽后宽度达到7.5米,同时,升级防洪设施,施划清晰醒目的交通标识,增设坚固的安全防护设施,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打造出了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标准化公路。

如今,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高,通行时间较以往缩短了约60%,沿线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30%,货车直达率提升至90%,安全系数显著提升。长王路的升级改造,不仅解决了道路“通不通”的问题,更着眼于群众“好不好走”“安不安全”的深层需求。

在施工的滚滚热潮中,歙县交通运输部门始终将"以民为本"的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把百姓的冷暖安危视为工作的晴雨表。当获悉项目附近王村镇八村村居民的忧虑——通往他家养殖场和菜地的一条机耕路,因项目施工出现了降坡的情况,机耕路成了“断头路”。没几天,歙县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就和施工单位一起,来到八村村实地查看。看到村民期盼的眼神,工作人员当场就拍板:“情况属实,符合施工条件,马上准备修机耕路!”如今,机耕路的重新施工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望着即将重新畅通的机耕路方向,村民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条重新修建的机耕路,连通了政府和百姓的心,方寸之间的改变,不仅筑牢了民生工程的"里子",更温暖了百姓的心房,让发展成果真正化作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

激活发展动能,赋能乡村振兴

绍濂乡地处歙县南部,四周分别与王村、石门、长陔、森村三乡一镇相邻,总人口达万人,全乡茶园约18000亩,毛雷竹园9400余亩。当地居民充分发挥本地竹资源丰富的优势,编制竹饭篓、竹蒸笼、竹蒸架等竹艺餐厨制品,销往苏州、宁波等地。“大的一个能卖10多元,简易的一个可卖4元,一天可以赚一百多。”绍濂村一位脱贫户满脸笑容的说道。

近年来,绍濂乡党委、政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茶叶、毛雷竹为拳头产业,"黄山翠竹"、"梦笔生花"等产品久负盛名,公路升级改造后,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雷笋干、黄毛村红辣椒、小溪村香菜等土特产、高山蔬菜,畅销市场更加广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当地居民也利用这些农产品开发出特色菜品,使得有鱼山庄等一批农家乐也愈办愈红火。

这条公路不仅破解了出行难题,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文旅资源开发的“最后一公里”。长陔三宝——火腿笋干山芋枣、狮石茶香等特色产品的运输成本直降,以前运输一吨长陔山芋干到县城需要200元运费,现在只需140元,运输成本降低了30%;王村千年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也将借路“出圈”,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交通动能。

筑牢交通支撑,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作为歙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杆项目,绍濂至王村公路的完工,标志着县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一体化,同步推进沿线绿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等建设,不断推动快递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我县枇杷、臭鳜鱼、茶叶、菊花等特色农产品提供定制化服务,扩大助力农产品上行成果,让交通线变身“风景线”“致富线”,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筑牢硬支撑,助力歙县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从民生“痛点”到发展“支点”,绍濂至王村公路的蜕变,生动诠释了交通先行的民生温度与发展势能。这条崭新的康庄大道,正承载着沿线群众的幸福期盼,驶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