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929/202401-00023 信息分类: 工作动态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日期: 2024-01-04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一座“黄山桥”,半部黄山交通发展史!

作者:黄山市交通运输局、姚群芳 严妍 余帆/文 发布时间:2024-01-04 09:13 信息来源: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阅读次数:


  在黄山,无桥不成路,一座桥,是方便百姓出行的基础设施,也是青山绿水间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公路交通发展变化的最好见证。走一座桥,“”见公路变迁,“桥”见交通发展,“桥”见美好黄山。
  架一座桥,串联十里八乡,带动一片区域。黄山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岭谷交错、河流众多,桥梁在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黄山市现有普通国省道公路桥梁479座,以中小型桥梁居多,有432座,占比90.19%。这些桥,横亘在黄山的山岭间、河湖上,让这个城市的山两边、河两岸紧紧相连。虽然没有跨山跨江跨海大桥的磅礴气势,却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它们有颜值、有温度、有担当,与黄山的山、水、路、城一起,构筑了一幅交通、乡村和城市全面振兴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画卷。




走一座桥

“桥”见山水之美


京台高速太平湖大桥(图左)、国道330太平湖大桥(图右) 张林春/摄

  晨曦中的黄山区太平湖云雾缭绕、烟波浩渺,京台高速太平湖大桥犹如红色的弓、国道330太平湖大桥犹如银色的箭,与连绵起伏的青山、清澈澄明的湖水相映成景、相融共舞,风光无限。


省道103线太平湖大桥 张林春/

  山水相依,路桥相连,省道103线一路串联起黄山区太平湖的秀美风景。行驶在省道103线太平湖大桥上,饱览湖光山色,邂逅秀美黄山,“人悦其行”成为了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中的最美注脚。


国道205线横江大桥 余思/

  一桥一风景,山水美如画。横江大桥横跨黄山屯溪横江之上,形成了“山、水、城、桥、路”和谐相融的独特城市美景。交通高质量发展,桥梁的颜值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过去满足通行刚需成为美化城市的新地标。



走一座桥

“桥”见城市之韵


国道233线富资一桥  朱长楠/摄

  富资一桥横跨于富资河上,是黄山市歙县县城最早建设的现代桥梁之一。富资河被视为歙县的母亲河,河两岸商业区、住宅区、学校、医院等设施密集,富资一桥也承载着人们对交通发展、物资富足的美好愿望,成为了城市的一扇窗口,见证着城市的一路发展。


国道233线丰乐桥 朱长楠/

  无桥不利于民。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自古多桥,有“桥城”之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流车流快速增加,歙县县城先后新建了丰乐桥、富资河一桥等12座现代桥梁。桥因城起,城因桥兴,岁月更替,刻画下时代的印记,桥与城双向奔赴的故事也将在这里一直书写下去。


国道237线阊江桥  金瑶/

  百溪汇聚阊江,江水穿城而过,为城市增添了灵气。国道237线阊江桥横陈江上,不远处是明清时期的阊江双桥,桥两岸是万家灯火,霓虹璀璨,与三座桥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小城的别样夜景,也点燃了热腾腾的烟火。在桥上,看尽阊江夜月,感受历史和现代、交通和城市的交融。



走一座桥

“桥”见发展之变


国道233线新扬之河桥 朱长楠/摄

  国道233线纵贯歙县东西,是黄山市交通量最大、沿线人口和村镇最为密集的重要干线公路之一,位于该线上的扬之河桥于2023年进行了拆除重建,桥面标准宽度拓宽至31米,进一步打通了城区交通微循环,提升了通行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省道349线王村桥 王璇/

  悠悠新安碧水上,改造后的歙县王村桥安全稳固、美观大方,与水清岸绿的生态乡村美景融为一体。王村桥是连接歙县王村镇、小川乡等7个乡镇的重要公路通道,直接涉及沿线约10万百姓的出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省道103线牛头口桥 程敏慧/

  新绿的护栏、翠绿的青山、碧绿的河水,绘制出一副青绿画卷,生机盎然。绿色是山水的底色,桥梁是发展的命脉,实施危旧桥梁改造后的牛头口桥,桥容桥貌焕然一新,不仅装点了青山绿水的“面子”,也将更好服务于沿线山区产业发展,成就乡村振兴、百姓幸福的“里子”。


国道205线皮园改线桥 张林春/

  国道205线皮园改线桥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是连通夹溪河两岸村落的重要桥梁,也是休宁县与黄山风景区之间的交通要道。桥的改线重建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更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出行,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活力,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桥通路通民心通。桥梁是公路的咽喉,桥梁安全是公路安全的重中之重。“十四五”以来,黄山市交通运输公路部门坚持“排查、改造、示范、见效”一体推进,已改造危旧桥梁137座,全市一二类桥梁占比94.51%。转“危”为“安”的公路桥梁,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

  一桥架山水,公路皆通途。山水间,不只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蕴藏着工匠精神、交通精神的公路桥梁,见证和延续着“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公路精神的代代传承、公路交通事业的日新月异,也见证和延续着美好黄山的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