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交通案例3:信用监管促进旅游客运安全高效发展
一、总体情况
黄山市作为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客运行业发达,现有从事包车(旅游)客运业务的企业16家,车辆724台,业态体量位居全省第二。长期以来,包车(旅游)客运车辆违规经营行为屡禁难止,单凭以“行政处罚”为主的监管手段难以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2020年12月,黄山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分析企业车辆违规诱因,联合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规范全市包车(旅游)客运经营行为,提升道路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出发点,制定《黄山市包车(旅游)客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实施效果后评估,不断修订完善。在考核周期内对企业经营资质、运输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紧扣“经营承接”“企业发展”“业务办理”三大核心内容,探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监管机制,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市场监管科学化、精准化水平,通过有差异的奖惩措施,形成行业规范、运输安全、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分类
采用考核记分原则,周期内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优良(AA级)、良好(A级)、中等(B级)、较差(C级)、差(D级)”五个等级。围绕企业经营资质合规、运输管理规范、安全管理有效、服务质量提升四个模块,把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环节,探索对企业的“科学赋分”。
其中经营资质15分,占比15%。对企业的办公场所、停车场按低配要求,减轻企业压力;对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生产制度、诚信经营行为做高配标准,引导企业发展规模与管理能力相匹配,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运输管理45分,占比45%。紧盯行业管理重点,对车辆运营行为、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落实、车辆违法行为抄告及处理情况“加担子”。如硬性规定:“周期内核实一起违规行为则不得评AA等级”“发生亡人事故未及时上报经核实的,企业本周期内信用等级不得评为B级及以上等级”,增加了企业违规经营行为、事故瞒报行为的违规成本,促使企业进一步强化车辆动态监管。
安全管理30分,占比30%。突出企业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明确、量化的管理要求。
服务质量10分,占比10%。督促企业进一步提升车容车貌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建立完善乘客评价及投诉处理机制,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满意度。
加分项5分。一是鼓励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承接政府指令性任务,弘扬行业正气,积极宣传一线从业人员先进事例,塑造正面交通形象;二是鼓励企业科学优化管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化标准化”评级。
(二)精准奖惩
针对道路运输企业“罚而不改”的情况,精准把脉企业动因,紧扣“经营承接”“企业发展”“业务办理”三大核心诉求,对不同等级企业采取有区别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一是“经营承接”上突出“官方业务员”和“风险提示员”差距,实现“诚信变业务”。对A级及以上企业,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向政府、军警、学校等政企单位优先推荐,同时鼓励旅行社优先选择承担包车运输任务;对C级及以下企业,不建议作为相关企事业单位采购服务对象,在旅行社服务选择时,发布风险提示。
二是“企业发展”上突出“优先发展”和“整改后发展”的区别,实现“诚信变发展”。在运力新增上,鼓励A级及以上企业结合经营实际,有序发展企业运力。周期内,AA级、A级企业分别可新增不超过企业实有车台数20%、10%的客运运力,B级及以下企业,综合客运市场需求,严格限制企业运力新增;在政策争取上,对A级及以上企业在荣誉表彰、评先评优、品牌创建、重点发展项目时优先推荐,在“信易行”“信易贷”等“信易+”奖励政策时优先考虑;对B级及以下企业,增加“完善机构设置,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配合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整改要求,引导企业通过整改,实现“劣币变良币”的转变,促成“良性”发展。
三是“业务办理”上突出“绿色通道”和“严格审核”待遇,实现“诚信变便捷”。A级以上企业在办理道路旅客运输相关业务时,享受“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举措,对B级及以下企业则采用“按照公示的流程及材料办理”;企业包车客运标志牌备案时,对A级及以上企业,采用“系统自动审核”,便利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对B级及以下企业变更为每趟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人工审核”,强化对不规范经营企业的监管。
(三)动态评价
包车(旅游)客运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动态调整,每个考核周期内A级及以下企业享有1次信用修复机会。根据实施效果后评估,将考核周期由原来的一年一次调整为每半年一次。明确信用修复时间、流程,规定信用修复遵循“陡降缓升”原则,周期内企业信用修复仅可向上提升一个等级,引导企业在周期内充分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合法合规经营。
(四)协同高效
系统内部,厘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运管服务中心、执法机构职责,量化行政检查频次,如A级及以上企业,不纳入或降低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对B级及以下企业保持正常检查频次或开展责任约谈和突击检查;明确双随机抽查比例:A级以下企业的抽查比例分别为30%、50%、70%、100%,日常车辆运营轨迹及包车客运标志牌抽查比例分别为10%、30%、50%、80%,真正实现对规范经营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系统外部,与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完善工作机制,搭建联合执法沟通渠道,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抄告,推进联合惩戒措施的施行。
三、取得成效
《办法》实施以来,黄山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政策宣贯,全市包车(旅游)客运行业秩序得到规范、整体安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诚信经营风气逐步树立。
一是车辆超速、疲劳驾驶、夜间行驶等违规行为比率明显下降。第三方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两客一危”车辆上线率由2021年的79.03%提升至2023年的89.75%,车辆超速行驶、夜间疲劳驾驶、夜间行驶等违规行为从2021年341起下降至2023年117起,违规率由2.49%下降至1.28%。
二是车辆运营行为违规率逐步下降。2021-2023年间,核查车辆运营轨迹次数逐年提高(分别为1894趟次、2082趟次、2195趟次),发现存在不开具包车客运标志牌从事经营、未按包车客运标志牌载明事项经营、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等违规经营行为逐年递减,由73趟次降至65趟次、57趟次,违规率从3.82%下降至2.59%。
三是合规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会同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形成推介机制,为合规经营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2022年以来,累计推荐8家A级以上企业承接大型政务、商务及政府应急性用车9次,调用车辆220余辆次,为企业拓展营收379.7809万元。其中,黄山华实旅游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作为民营旅游客车企业连续3个周期信用等级均达到AA等级,在传统客运业务量锐减后,因行业部门的推荐,已成为全市大型会议车辆保障的主要服务单位,先后完成“1+6圆桌会议”“RCEP会议”“全省乡村振兴会议”等多次高规格会议车辆保障工作,每年拓展营业额达100余万元。
四是行业社会责任意识更加彰显。行业正气之风逐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性明显提升。2021以来,先后有9家企业172台次车辆主动承担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587趟次应急转运运输任务,安全转运群众16551人次,其中3家企业35台次车辆完成跨省驰援兄弟地市疫情防控工作、3家企业65台次车辆以“服从指挥、专业有序、踏实肯干”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会议保障工作;行业从业人员回馈社会意识明显增强,黄山市海富旅游汽车有限公司调度员魏海滨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15000毫升,2023年更是通过长期锻炼,成为黄山市第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挽救了一位8岁儿童的生命。
五是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完成重大活动、应急转运等各项运输保障任务,得到卫健、体育、外办等部门的高度认可,塑造了良好的交通形象;两年多来,未接到涉及包车(旅游)客运投诉,有效提升了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