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交通案例5:信用修复,惠民助企
实践案例:安徽宿州一市政建设企业因涉及一起项目未按设计图纸施工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披露,成了信用“污点”,导致公司无法顺利参与新的项目投标等市场活动。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对该项目处罚时落实双书送达机制,在行政处罚信息最低公示期满后及时提醒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主动为企业提供修复材料,在线指导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帮助该公司顺利恢复工程项目投标。
一、主要做法
(一)及时告知“零误差”
加强技术支持。省局在部省共建执法系统中植入《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在案卷办理过程实现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全覆盖,最大限度帮助市场主体在参与招标投标、贷款融资、评优评先等方面免受失信惩戒的影响,为市场主体平稳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双书送达。执法机构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普通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在向行政相对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市场主体及时申请信用修复,减少失信成本,并说明开展信用修复的意义、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信用修复所需材料等相关事项。
及时电话提醒。定期梳理行政处罚台账,对行政处罚最低公示期满(一般违法行为最低公示3个月,严重违法行为最低公示6个月)未进行信用修复的企业进行电话通知,及时提醒当事人登入信用中国网站按照流程自行修复,提升企业及时修复信用的时效性。
(二)主动服务“零距离”
协助出具材料。对于罚款收据遗失的企业,协助他们通过“执法信息公示与服务系统APP”查看违法情况缴费通知单,并告知进入“安徽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下载缴款票据。
事后回访助力。对辖区内被处罚企业,支队《安徽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回访制度》要求,主动送“信用服务”进企业,帮助企业完善修复材料,解决信用修复疑难问题,为企业提供温馨、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
组织专场培训。对于辖区内被处罚频次较多,信用修复量较大的企业,结合企业需求定期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培训并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通过讲解信用现状、演示修复流程、告知注意事项等增强企业认知,提升企业信用修复意愿,提高修复效率,维护良好社会信用。
(三)在线指导“零跑腿”
一对一服务。安排专人负责信用修复和指导工作,对具体修复流程和材料有疑问的企业,提供在线咨询和答疑服务。“一对一”指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详细告知修复方式选择、材料填写及上传、信用修复进度查询等内容,及时协助企业消除不良影响,恢复企业信誉。
点对点指导。为不知如何下载修复材料的企业提供远程指导,告知具体下载网站及相关注意事项。为那些企业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电脑应用不熟练的企业,直接通过微信、QQ等形式发送企业证明材料、承诺书和修复表等模板,降低企业操作的难度,提高修复的便捷性。
面对面教授。对于“邀来培训”和“送服务上门”的企业,先讲解理论知识,提高企业对信用修复的认知,随后现场打开信用中国网站给当事人演练操作过程,并当面指导材料填写、修复流程等注意事项,助力提升企业信用修复率。
线连线办结。对于某些外地企业需要原处罚单位通过出具履行义务的证明材料进行信用修复时,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明确对方需求后,本着“为人民服务”“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允许需要修复的企业将盖过单位公章的申请表和承诺书邮寄或扫描发电子版过来,我们审核后盖单位公章再反馈给对方,打破时空界限,助力企业快速、高效完成修复。
二、实践效果
支队信用办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修复和指导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信用修复机制,寓管于服,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宣传和推广,大多数客货运企业已经转变观念和态度,从最初的“不会修”、“不愿修”转变为“自主修”、“及时修”。就信用修复方式而言,也从传统的“线下修复”转变为“一网通办”,打破了时空局限性,降低修复成本,提高企业进行信用修复的意愿和自主性。
截至日前,支队信用办累计助力263家企业完成498条信用修复,其中2021年协助63家企业完成142条信用修复,均为线下修复;2022年协助69家企业完成151条信用修复,在线修复率为51.6%;2023年协助131家完成205条信用修复,在线修复率为90.7%。
行政处罚不是目的,以罚促改才是初衷。“一处罚一告知”“双书同达”是教育引导企业守法经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主动服务、耐心指导、在线办理是协助企业恢复良好信誉,消除不良影响的创新手段,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惠民便企重要举措。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不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支队信用办将以突破时空局限、操作节约省时、修复快速便捷等现实的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便企的原则,以信用修复为切口,全力探索交通运输领域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