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修路 “汗”卫通途
近日,在G233国道歙县段上灼热的沥青路面上,一群身着橙色工装的养路工人正躬身忙碌。切割机精准开槽,铁铲翻飞清理碎渣,滚烫的沥青被迅速填入、夯实……汗水浸透他们的衣衫,一道道修补后的路面规范齐整,平顺如新。往来司机与行人目睹这精湛技艺与严谨态度,无不放缓车速,由衷地向这群来自牌头道班的“公路医生”竖起大拇指。
国道G233线是纵贯歙县东西的交通要道,是歙县经开区的主要物流通道,车流量大,重载车多,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路面病害加速显现。面对公路安全畅通考验,歙县分中心牌头道班迎难而上,冒着高温酷暑对病害开展修补。
牌头道班是个有着优良传统的班组,班长郑健山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两届安徽省公路养护技能大赛优秀选手,责任心强、养护水平高。他的模范作用深深影响着整个班组,将严谨、专注的“匠心”精神刻入每个人的工作日常。裂日炙烤下,沥青路面的温度远超环境温度,热浪蒸腾。他们没有丝毫马虎懈怠,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每一处病害按流程进行精准划线、规范切割、深度开凿、彻底清基、高温填料、分层夯实、精细修整等工序,做到切割平顺、凿壁竖直、填料密实、修补平整。同时,他们对不同类型、开挖深度不同的病害,采用不同粒径的骨料拌和沥青打底,再用标准的面层沥青混凝土修补上层,让每一处修补填料坚实、衔接平整,外形美观。
“天气再热,标准不能降,安全是底线。”郑健山一边操作,一边向伙伴们强调。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全班人员密切协作,将劳模精神和工匠技艺紧密结合。他们深知,自己手下修补的不仅仅是一处路面病害,更是保障着万千车辆安全行驶、区域经济血脉畅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