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分中心:“三级交底+警示教育”筑牢安全防线
2025年8月11日上午,祁门公路分中心工程养护科在S226线祁红至省界段灾毁恢复工程项目部会议室,组织召开新进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会。分中心工养科全体成员与项目各参建单位新进技术及作业人员共29人参与此次培训。
精准画像,把握县域交通工程安全关键。会议开篇,工养科基于近年县域交通工程事故数据、风险辨识清单及监督检查结果,为全县交通建设领域安全形势精准“画像”:高处坠落、边坡坍塌、机械伤害三类事故占比突出,边坡施工、桥涵基坑、临时用电、交通导改四个环节隐患集中。这份“画像”不仅清晰呈现风险分布状况,更为后续分级管控明确了靶向目标。
三级交底,贯通安全管理“末梢神经”。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项目首次实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一级交底:项目负责人向项目总工、安全部长、技术骨干,系统讲解总体安全策划、重大危险源清单、总体安全技术方案及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管什么、怎么管”;二级交底:边坡技术负责人针对现场技术员、施工员、班组长,围绕边坡开挖、锚杆钻孔、挂网喷浆等分部分项工程,细化工艺流程、风险分级管控及应急措施,厘清“干什么、控什么”;三级交底:班组长面对一线作业工人,用通俗“土话”讲清“边坡清表先敲帮问顶、钻孔站位要稳、挂网搭接不少于10厘米”等操作要点,并将岗位风险点、安全操作规程、逃生路线图张贴于施工点,解决“怎么干、往哪跑”的问题。通过逐级交底并签字确认,确保安全技术要求从“纸面”精准落地“路面”,实现无缝传递。
警示教育,以事故案例强化安全意识。培训中,全体人员集中观看《生命至上 警钟长鸣—交通建设施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影片聚焦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基坑支护不及时、拆打作业立体交叉、临时用电“一闸多机”等11类常见违规行为,逐一对比展示错误做法与正确规范。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在场人员深受震撼,有参训人员感慨:“以前总觉得事故离自己很远,今天才明白,一个小小的违章就可能摧毁一个家庭。”
资料核查,以严格检查筑牢管理闭环。会后,祁门分中心抽调骨干组成检查组,对项目人员在岗情况、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技术交底资料、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状况及质量监督台账等内业资料开展全面检查。检查组强调,内业资料是安全管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必须做到同步、真实、闭合,坚决杜绝“两本账”现象。
下一步,祁门分中心将以更高标准、更严举措,推动S226线祁红至省界段灾毁恢复工程创建“平安工地”示范标杆,为全县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